隐身版直-20模型引发军迷兴趣,特种隐身直升机的设计大有玄机!
近日,一款隐身直升机模型的照片引发军迷强烈的兴趣,因为从机体外形来看,似乎是基于现有的直-20型直升机做的技术深度挖潜。从它机身两侧凌厉的“腰线”来看,毫无疑问,这应当是一架直-20型突击直升机的“低可探测性”改造版本。
从同类装备的角度来考量,这架“特种直-20”的改造方案,倒是颇能让人想起它的两个美国的“兄弟”:
一是美国陆军从1982年开始推进、到1991年正式启动却于2004年最终下马的LH(Light Helicopter)项目,这一项目产生了经典的、堪称上世纪90年代美军超强力量象征的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
二是美国陆军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正式启动、试验试飞和装备部队的情况一概不知、只在2011年5月2日刺杀本拉登的行动中因为坠毁一架而揭开了面纱一角的、基于MH-60“黑鹰”直升机研发的、据说这一型号最终装备数量仅有个位数的某个“黑鹰”突击直升机的隐身改进型。
那么,从这架神秘的“特种直-20”的外形来看,与美制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MH-60“黑鹰”隐身改进型有哪些共同之处,它是否真的具备低可探测性能、总体技战术水平又究竟如何呢?
1
RAH-66科曼奇
咱们首先看一看RAH-66与MH-60特种型号的隐身措施好了:首先是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相比美国陆军先前装备的AH-1“眼镜蛇”和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RAH-66型直升机在设计之初就贯彻了系统性的低可探测性能概念,进行了类似于战斗机的低可探测性能全面设计,从材料、外形、外部设备细节、红外、噪音等五个方面对全机的低可探测性能进行了设计优化:
材料
以RAH-66“科曼奇”直升机的机体材料来说,“科曼奇”直升机全机一半以上均采用了复合材料制造:
使用复合材料的部分包括机身隔框、机体大部分蒙皮、机身舱门、涵道式尾桨外罩、水平安定面。
而在旋翼系统上,“科曼奇”直升机的主旋翼、扭力臂和桨毂整流罩等也均使用了复合材料制造,且机体强度与抗损性能也均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陆军的要求。
对复合材料的大面积使用,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RAH-66“科曼奇”直升机的结构重量,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科曼奇”直升机的低可探测性能。
外形与外部设备细节
以RAH-66“科曼奇”直升机的外形来看:
“科曼奇”直升机的机身主体采用了类似于F-22A型战斗机的“菱形”横截面设计,而机身尾梁、涵道式尾桨等部分也都进行了低可探测性优化,极其有利于雷达波的散射。
同时,“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的机体表面均涂覆有隐身涂料,所有的检查口盖采用集中式设计、在关闭后均使用RAM材料胶带进行密封,在座舱、旋翼系统和涵道式尾桨等部位也都进行了低可探测性能优化设计,经过极其细致和繁琐的工作,“科曼奇”的低可探测性能被提升到了最高水平。
红外
当然,对于一架直升机而不是战斗机来说,对雷达反射面的设计优化只是电磁隐身的一部分,低空飞行的直升机还面临着红外隐身(主要是发动机红外信号特征)和噪声隐身的两个低可探测性问题。为此,在红外隐身方面,“科曼奇”型武装侦察直升机创造性地采用了缝隙状发动机进气口与排气管道设计。
毕竟从传统直升机的直通式排气管道来说,将给直升机带来非常明显的红外特征,即使这一排气管道采用45度斜管或90度垂管设计,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动机的红外特征。而“科曼奇”直升机的发动机进气口直接采用了缝隙状进气,不仅有效降低了雷达反射面信号特征,还可以同步降低发动机进气道部位的红外信号。
而在最为关键的发动机废气排气道上,“科曼奇”直升机则通过复杂的引流喷管、将发动机废气引入机体尾梁、同时还另外设置了两个冷空气进气口、与发动机热尾气充分混合后再通过尾梁两侧的缝隙状排气口向地面排出。由于直升机因旋翼系统而存在剧烈的下洗气流,排出的热空气将被直升机的下洗气流迅速吹散,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一极其特殊的、在其它直升机上从未见过的独创性设计,让“科曼奇”直升机的红外信号特征被降低到了极低的水平。
噪声
在噪声隐身上,RAH-66“科曼奇”直升机采用了特殊的后掠式主旋翼,同时对不同表速下的旋翼转速进行了精心设计,确保该机在全速段均可以保持较好的噪音水平;而在直升机尾桨设计上,“科曼奇”直升机采用了涵道式尾桨设计,涵道式尾桨相比直接暴露在机体外部的尾桨,同样能够有效地降低机体噪音。
总而言之,在低可探测性能上做到了“精益求精”之后,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的低可探测性能被认为达到了同类武装直升机的最好水平,而且在它因为美军战略转型而惨遭下马后,这么多年来也没有一型武装直升机的隐身性能能够真正达到和“科曼奇”并驾齐驱的水平。
2
“隐身黑鹰”
至于在2011年刺杀本拉登行动中惊鸿一瞥的“隐身黑鹰”,目前出现的照片依然少之又少。唯一的一张照片还是美军行动结束、炸毁这架“隐身黑鹰”返航之后,巴基斯坦当地人拍摄到的一张该机的尾桨。可以看出这架“隐身黑鹰”的尾桨和桨毂都采用了特殊设计,使用了一种长度较短的五叶式尾桨、且在桨毂部位使用了整流罩包裹。
▲注意!这是影视道具,“隐身黑鹰”真身尚无资料
这种对尾桨部位的特殊设计在理论上能够降低直升机尾桨造成的高频噪音,从而改善全机的噪声隐身性能,但由于“隐身黑鹰”的情况目前依然一团迷雾,暂时不清楚它全机是否采用了类似于《刺杀本拉登》电影中那架作为道具的“隐身黑鹰”的低可探测性设计,也不清楚“隐身黑鹰”从技术承继性上来讲和“科曼奇”到底有没有联系。
3
隐身直-20
说完了美国的两个隐身直升机项目,尤其是和“特种直-20”堪称兄弟的隐身黑鹰,咱们这次意外出现的这架“特种直-20”大概能够采取何种强化全机低可探测性的措施、具体的技术指标和战术性能能够做到什么地步。其实从这台模型的部分细节上就能略看一二了。
单单看它那类似于“科曼奇”直升机的外形设计,看看它明显经过了设计优化、旋翼后掠的桨叶、带低可探测整流罩的桨毂,就能明白这架直升机的雷达隐身性能、噪音隐身性能“并不简单”。
再看看它机体表面没有明显的进气口、在尾梁两侧上方反而有两道格子一样的排气口,同样能够明白这架直升机的红外隐身性能也已经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肯定是经过了专业人士之手才能做出来的、专业性很强的模型。当然,还是希望在今年举办的珠海航展上看到它,看到更多信息。